采用预裂爆破时,布置炮眼的方式是( )
A. 梅花型 B. 方格型 C. 一字型 D. 丁字型
项目经理部的技术交底工作是( )
A. 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总工程师主持实施 B. 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项目经理主持实施 C. 由项目经理组织,技术主管主持实施 D. 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技术主管主持实施
安全生产费用由建设单位根据( )对工程安全生产情况的签字确认进行支付
A. 项目经理 B. 总工程师 C. 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D. 监理工程师
公路建设实行的主要制度有( )
A. 项目法人责任制度 B. 招标投标制度 C.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D. 工程监理制度 E. 合同管理制度
路基压实度的常用检测方法有( )
A. 贝克曼法 B. 灌砂法 C. 环刀法 D. 核子密度湿度仪法 E. 超声波检测
水泥混凝土路面轻微断裂,裂缝无剥落的修补方法宜采用有( )
A. 直接灌浆法 B. 扩缝灌注法 C. 抹面修补法 D. 整块板更换 E. 压注灌浆法
背景资料: 某公路工程H合同段,施工单位承包的工作内容包括路堑开挖,截水沟与排水沟、路堑挡土墙、涵洞等。施工中有如下事件发生: 事件1:本合同段路堑长852m,挖方平均深度11m左右,土方占70%,石方占70%,土石方调往G合同段。挖方路堑开挖采用机械化施工,以“先通道纵挖,再多层横向全宽挖掘”的方法。施工机械计划如下表。 事件2:K23+300~K23+520右侧为路堑挡土墙,在基坑施工中出现塌方。塌方时基坑深度3.2m,土质较好,施工时按1:0.3放坡,开挖的土方现堆放在基坑边缘,距基坑1.5m范围内停放一台自卸汽车正在装土。 事件3:浆砌片石挡墙采用坐浆法或挤浆法施工。砌筑路堑墙先根据选好的用料高度进行立杆挂线。从砌体转角部分开始安砌,首先安砌转角石,再按顺序安砌镶面石。镶面石采用→顺→丁或两顺→丁方式砌筑,墙身基础采用M10砂浆砌片石砌筑,外露面应留深10~20mm的勾缝槽。外圈定位行列石砌筑好后,方砌筑腹石。勾缝前对墙面进行修整,再将墙面洒水湿润,采用M7.5水泥砂浆勾凹缝,勾缝的顺序是从下至上,先勾水平缝后勾竖直缝。
问题: 1.该合同段的分部工程有哪些?首先施工的工作内容是哪项? 2.指出事件1中施工机械A与施工机械B的名称。 3.分析事件2中基坑塌方的原因。 4.改正事件3中的错误之处。
某高速公路上下行分离式隧道,洞口间距40m,左线长3216m,右线长3100m,隧道最大埋深500m.进出口为浅埋段,IV 级围岩,洞身地质条件复杂,地质报告指出,隧道穿越地层为三叠系底层,岩性主要为炭质泥岩、砂岩、泥岩砂岩互层,且有瓦斯设防段、涌水段和岩爆段,Ⅰ、Ⅱ、Ⅲ 级围岩大致各占1/3,节理裂隙发育,岩层十分破碎,且穿越一组背斜,在炭质泥岩及薄煤层中并存有瓦斯等有害气体,有瓦斯聚集涌出的可能,应对瓦斯重点设防,加强通风、瓦斯监测等工作。 考虑到该隧道地质情况与进度要求,所以该隧道应采用全断面开挖。同时针对该隧道采用的新奥法施工,提出了“勤测量、紧封闭”的基本原则。 隧道施工过程中为防止发生塌方冒顶事故,项目部加强了施工监控量测,量测项目洞内外观察,锚杆或锚索内力及抗拔力、地表下沉、围岩体内位移、支护及衬砌内应力。项目部还实行安全目标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要求进入隧道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安全知识教育,接受安全技术交底;电钻钻眼应检查把手胶套的绝缘是否良好,电钻工应戴棉纱手套,穿绝缘胶鞋;爆破作业人员不能着化纤服装,炸药和雷管分别装在带盖的容器内用汽车一起运送;隧道开挖及衬砌作业地段的照明电器电压为110~220V,同时加强瓦斯等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治,通风设施由专职安全员兼管。 在交通监控方面,隧道由监控分中心统一监控,监控中心设有完善的子系统,包括交通信号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供配电监控系统、隧道照明控制系统、调度指令电话系统、有线广播系统等。
问题: 1.本项目采用新奥法施工还应遵循的两条基本原则是什么?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段长为19km的公路路基工程。该项目位于微丘地区,K12+500~K12+700路段,采用附近挖出来的土质进行路堤填筑。为了赶工期,施工单位昼夜施工,结果发生一起质量事故,在填筑过程中局部出现了“弹簧”路基现象。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会同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举行现场会议,会议形成一致意见:采取了掺生石灰粉翻拌的方法处理,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事故处理后,路基达到合格标准,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包括修复费用)25.6万元。事故发生后第二天,施工单位按“质量问题”,书面上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
问题: 1.分析施工中可能造成路基局部出现了“弹簧”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2.对路基“弹簧”治理,除了背景材料中给出的方法外,还有哪些方法来治理? 3.施工单位定性为“质量问题”正确吗?施工单位处理质量事故时上报的单位正确吗?如果不对,请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