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采掘工作面进风流中的空气成分(按体积计算),氧气不低于( ),二氧化碳不高于0.5%
A. 10% B. 20% C. 30% D. 40%
确定井巷贯通工程中的相关容许偏差值大小,应考虑( )等内容
A. 井巷的断面大小 B. 井巷的重要性 C. 井巷的位置 D. 井巷的运输方式
关于巷道松动圈测量结果的评价,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一般认为声波速度低于原岩声速的区域就属于松动圈范围 B. 松动圈范围越大则围岩稳定越困难 C. 围岩的声速越低说明岩体的质量越差 D. 松动圈就是围岩因巷道开挖引起应力集中造成的破碎范围
当井塔施工工期要求紧迫,企业技术、管理素质、施工装备好,井塔上又无悬挑梁时,应积极选用( )施工方法
A. 滑模施工方法 B. 大模板施工方法 C. 爬模施工方法 D. 预建整体平移施工方法
预应力混凝土筒体施工,在施加预应力完成后,对钢丝束端部连同锚具一道用( )封闭
A. 环氧树脂 B. 水泥砂浆 C. 膨胀性高强度等级细实混凝土 D. 硫磺胶泥
采用振动沉桩时,不宜用于( )以及土层中夹有孤石的情况
A. 砂土 B. 粉土 C. 黏土 D. 淤泥
当井筒较深时,常用的通风方式是( )
A. 压入式通风 B. 抽出式为主,辅以压入式通风 C. 抽出式通风 D. 压入式为主,辅以抽出式通风
井巷贯通的形式有( )
A. 一井内巷道贯通 B. 两井内巷道贯通 C. 立井贯通 D. 两立井贯通 E. 井巷综合贯通
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水文地质工作,是在水文地质勘探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下列不属于其主要任务的是( )
A. 井筒施工、巷道掘进、回采工作面的水文地质观测工作 B. 进一步查明影响矿井充水的因素,对矿井突水、涌水量的预测 C. 提供矿井防水、探水及疏水方案和措施的有关水文地质资料 D. 顶底板稳定性观测工作 E. 井筒稳定性监测工作
关于井筒预注浆工作,说法错误的是( )
A. 含水层距地表较浅时,采用地面预注浆较为合适 B. 地面预注浆的钻孔一般布置在大于井筒掘进直径1~3m的圆周上 C. 当含水岩层埋藏较深时,采用井筒工作面预注浆是比较合适 D. 工作面预注浆的注浆孔间距取决于浆液在含水岩层中的扩散半径,一般为1.5~3.0m E. 地面预注浆时,无论含水层厚薄,均可将含水岩层一次注完全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