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土压实操作中,土的含水量达到( )时,压实效果最好。
A. 液性界限
B. 最佳含水量
C. 饱和含水量
D. 塑性界限
A. 3个月
B. 6个月
C. 12个月
D. 18个月
A. 裂管法修复技术
B. 管道穿插技术
C. 翻转内衬法修复技术
D. 破管顶进技术
A. 项目总承包单位
B. 施工总承包单位
C. 建设单位
D. 监理单位
A. 灌水法
B. 灌砂法
C. 蜡封法
D. 环刀法
A. 改性水玻璃浆
B. 普通水泥单液浆
C. 水泥一水玻璃双液浆
D. 超细水泥浆
A. 报业主批准,并经城市主管部门同意
B. 报监理批准,并经公安部门同意
C. 报上级公司批准,并经城市主管部门同意
D. 报城市主管部门批准,并经公安部门同意
A. 湿度和温度
B. 湿度和平整度
C. 温度和硬度
D. 排水
A. 乳化石油沥青
B. 液体石油沥青
C. 道路石油沥青
D. 煤沥青
A. 2.0
B. 2.5
C. 3.0
D. 3.5
A. 3~5m
B. 4~6m
C. 7~9m
D. 2~6m
A. 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80℃,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应不低于50℃
B. 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150℃,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应不低于60℃
C. 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150℃,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应不低于90℃
D. 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90℃,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应不低于80℃
A. 1.5
B. 2.0
D. 2.5
A. 先中跨、后次跨、再边跨
B. 先次跨、后边跨、再中跨
C. 先边跨、后次跨、再中跨
D. 先边跨、后中跨、再次跨
A. 20m
B. 30m
C. 40m
D. 50m
A. 介质的流向
B. 阀门的开关方向
C. 管道的方向
D. 安装方向
A. 温度损失
B. 摩擦损失
C. 胀缩应力
D. 变形
A. 板体性良好
B. 抗冻性好
C. 初期强度高
D. 水稳性好
A.2
B. 3
C. 4
D. 5
A. 加固
B. 止水
C. 防变形
D. 防坍塌
地铁明挖基坑中多采用的钻机种类有()。
A. 螺旋钻机
B. 冲击式钻机
C. 正反循环钻机
D. 压力钻机
E. 锚杆钻机
A. 路堤加筋
B. 台背路基填土加筋
C. 过滤与排水
D. 路基防护
E. 减少路基与构造物之间的不均匀沉降
A. 倒驶
B. 转向
C. 掉头
D. 加水
E. 停留
A.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无水平反力
B. 外力作用方向与承重结构的轴线接近垂直
C. 与同样跨径的其他结构体系相比,梁内产生的弯矩最大
D. 结构自重较轻,构造简单
E. 通常需要抗弯能力强的材料建造
A. 机器人法
B. 密封法
C. 补丁法
D. 胀管法
E. 局部软衬法
A. 基坑四周设防汛墙,防止外来水进入基坑
B. 构筑物下及基坑内四周埋设排水盲管(盲沟)和抽水设备
C. 施做井点降水
D. 引入地下水和地表水等外来水进入构筑物,使构筑物内、外无水位差
E. 备有应急供电和排水设施并保证其可靠性
A. 埋设在车行道下时,最小覆土厚度不得小于0.6m
B. 人工开挖无地下水的沟槽,槽底应预留0.05~0.10m厚的土
C. 管道两侧及管顶以上0.5m内的回填土中不得采用灰土
D. 回填土分层压实、分层检查密实度,并做好回填记录
E. 距管顶正上方0.3~0.5m处敷设警示带
A. 双侧壁导坑法又称眼镜工法
B. 双侧壁导坑法一般将断面分成四块
C. 双侧壁导坑法导坑宽度不宜超过断面最大跨度的1/3
D. 双侧壁导坑法速度快,成本高
E. 双侧壁导坑法开挖断面分块较多,扰动大,施工中间变形发展较快
A. 反应池
B. 过滤池
C. 吸滤池
D. 清水池
E. 曝气池
A. 缝内清洁干燥
B. 夏天宜与板面平
C. 应与路中心线垂直
D. 冬天宜稍低于板面
E. 应与路中心线平行
背景资料: 某公司承建一段区间隧道,长度12km,埋深(覆土深度)8m,净高5.5m,支护结构形式采用钢拱架钢筋网喷射混凝土,辅以超前小导管。区间隧道上方为现况城市道路,道路下埋置有雨水、污水、燃气、热力等管线,资料揭示,隧道围岩等级为IV、V级。 区间隧道施工采用暗挖法,施工时遵循浅埋暗挖技术“十八字”方针,施工方案按照隧道的断面尺寸、所处地层、地下水等情况制定,施工方案中开挖方法选用正台阶法,进尺为1.5m。 隧道掘进过程中,突发涌水,导致土体坍塌事故,造成3人重伤。现场管理人员立即向项目经理报告,项目经理组织有关人员封闭事故现场,采取措施控制事故扩大,开展事故调查,并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将重伤人员送至医院。事故调查发现,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 (1)由于施工过程中地表变形,导致污水管道突发破裂涌水; (2)超前小导管支护长度不足,实测长度仅为2m,两排小导管沿纵向搭接长度不足,不能起到有效的超前支护作用, (3)隧道施工过程中未进行监测,无法对事故进行预测。
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确定本次事故等级,并指出事故调查组织形式的错误之处?说明理由。 2.分别指出事故现场处理方法、事故报告的错误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 3.隧道施工中应对哪些主要项目进行监测? 4.根据背景资料,小导管长度应该大于多少米?两排小导管纵向搭接不小于多少米?
问题: 1.支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还应补充哪些验算?说明理由。 2.模板施工前还应对支架进行哪项试验?主要目的是什么? 3.本工程搭设的门洞应采取哪些安全防护措施? 4.对本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进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