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建设单位可与多个单位组成的联合体签订施工总承包管理协议
B 施工总承包管理企业负责整个项目的施工组织与管理
C 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的招标可在设计阶段进行
D 施工总承包管理企业可不经过投标,直接承担部分工程的施工
A 项目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业主的管理水平
B 施工总承包合同一般只实行单价合同
C 建设周期较短,有利于进度控制
D 业主只负责对施工总承包单位的管理及组织协调
A 签订的合同越多,业主的责任与义务就越少
B 业主直接管理所有的施工合同,管理风险小
C 业主可以分次招标,每次招标工作量较小,业主用于招标的时间较少
D 业主直接控制所有工程的发包,可决定所有工程的承包商的选择
A 技术负责人
B 项目经理
C 法定代表人
D 相关技术人员
A 自行修改工程量
B 不用理会
C 要求招标人澄清
D 放弃投标
A 市场宏观经济环境调查
B 工程现场考察和工程所在地区的环境考察
C 工程业主方和竞争对手公司的调查
D 工程监理公司的调查
A 投标人须知
B 投标书附录与合同条件
C 各项调查研究结果
D 永久性工程之外的报价补充文件
A 1
B 2
C 3
D 4
A 以总价为准
B 以大写为准
C 以单价为准,并应由投标人代表签字确认
D 以单价为准,无需由投标人代表签字确认
A 提出问题的投标人
B 所有参加标前会议的投标人
C 所有未参加标前会议的投标人
D 每一个投标人
A 对问题的答复应说明问题来源
B 会议纪要和答复函件形成招标文件的补充文件
C 招标文件的法律效力高于会议纪要和答复函件
D 当补充文件与招标文件内容不一致时,以招标文件为准
A 资格初审和资格再审
B 资格初审和资格终审
C 资格预审和资格终审
D 资格预审和资格后审
A 5
B 10
C 15
D 28
A 完整
B 时限
C 形式
D 全面
A 直接签订合同
B 询价采购
C 自营工程
D 邀请招标
A 已委托招标代理机构
B 招标文件已编制完成
C 初步设计及概算应当履行审批手续的,已经批准
D 施工图设计及预算应当履行审批手续的,已经批准
A 业主
B 工程总承包单位
C 施工总承包单位
D 业主、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三方共同
A 采用费率招标的施工总承包模式,对投资控制有利
B 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下,发包方招标和合同管理的工作量较小
C 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可以提前开工,缩短建设周期
D 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下发包方管理和组织协调的工作量增大
A 在开工前就有较明确的合同价,有利于业主对总造价的早期控制
B 在开工前合同价格不明确,不利于业主对总造价的早期控制
C 投标人投标时,投标报价缺乏依据
D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设计变更,产生索赔的可能性小
A 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应认可该分包合同
B 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应认可该分包合同,但不承担对该分包人所负责工程的管理责任
C 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可以拒绝认可该分包合同,但应承担对该分包人所负责工程的管理责任
D 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可以拒绝认可该分包合同,并且不承担对该分包人所负责工程的管理责任
A 工程质量的好坏取决于业主的管理水平
B 施工总承包模式适用于建设周期紧迫的项目
C 施工总承包合同一般采用单价合同
D 施工总承包模式下业主对施工总承包单位的依赖较大
A 投标人进行投标报价缺乏依据
B 投标人进行投标报价一般以方案设计为基础
C 对业主来说,对投资的早期控制不利
D 对业主来说,对投资的早期控制较为有利
A 施工平行承发包模式
B 施工总承包模式
C 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
D 工程总承包模式
A 需全部施工图完成后才能进行招标,对进度控制不利
B 业主用于平行发包的招标次数少,有利于进度控制
C 部分施工图完成后即可进行该部分的招标,有利于缩短建设周期
D 业主直接协调不同单位承包的工程进度,因此业主的进度控制风险小
A 委托关系
B 合同关系
C 合作关系
D 代理关系
C 费用控制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总承包单位的选择
A 应该招标的建设工程项目,一般应采用公开招标方式
B 公开招标的优点是招标人有较大的选择范围,费用较低
C 对于技术复杂的项目,招标人可采用邀请招标
D 采用邀请招标方式,招标人应当向五个以上法人或其他组织发出投标邀请书
A 依法公开招标项目
B 依法邀请招标项目
C 所有招标项目
D 依法必须招标项目
A 在一个建设工程中,只 能 有 一 个 “施工总包”
B 些业主把全部土建工程发包给一个施工单位该单位即叫做“土建总包”
C 全部安装工程发包给另外一个安装单位“该单位叫安装总包”
D 只有施工总承包单位才能叫做,施工总包
A 一般情况下,乙公司的分包合同应与甲公司签订
B 甲公司负责分包合同的管理与协调工作,对项目目标控制不承担责任
C 如甲公司认为乙公司没有能力完成分包任务,但业主不同意更换,则甲公司应认可该分包合同
D 甲公司只收取总包管理费,不赚总包与分包之间的差价
A 投标书中单价与数量的乘积之和与总价不一致时,将作无效标处理
B 投标书正本、副本不一致时,将作无效标处理
C 初步评审是对投标书进行实行性审查,包括技术评审和商务评审
D 评标委员会推荐的中标候选人应当限定在1~3人,并标明排列顺序
A 在平等条件下可通过竞标获得施工任务并参与施工
B 不能参与业主的招标和发包工作
C 对于业主选定的分包方,不承担对其的组织和管理责任
D 只承担质量、进度和安全控制方面的管理任务和责任
A 对分包单位的质量控制主要由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进行
B 支付各包单位的款项由业主直接支付,不经过总承包管理单位
C 业主对分包单位的选择没有控制权
D 总承包管理单位除了收取管理费以外,还可赚总包与分包之间的差价
A 业主的合同管理工作量大大减小
B 业主的组织和协调工作量大大减小
C 业主的投资控制难度大
D 建设周期可能比较长,不利于进度控制
E 合同交互界面比较多,应非常重视各合同之间界面的定义。
A 施工总承包管理方和施工总承包方承担的管理任务和责任不同
B 施工总承包管理方承担对分包方的组织和管理责任
C 施工总承包管理方不能承担施工任务,它只负责施工的总体管理和协调
D 施工总承包管理方必须直接与分包方和供货方签订施工合同
E 施工总承包管理方可以应业主方要求负责整个施工的招标和发包工作
A 投标人的投标报价依据较充分
B 不利于业主对总造价的早起控制
C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设计变更,可能发生索赔
D 业主的合同管理工作量大大增加
E 合同双方的风险较低
B 业主对施工总承包单位的依赖较大
C 业主要负责所有承包单位的管理及组织协调,工作量较大
D 一般要等施工图设计全部结束后,才能进行施工总承包的招标
E 施工总承包模式适用于大型项目和建设周期紧迫的项目
A 注意投标的截止日期
B 投标文件的完备性
C 注意标书的标准
D 注意投标的担保
E 注意其他对手投标情况
A 以改进设计取胜
B 以低价取胜
C 以缩短工期取胜
D 以特殊的施工方案取胜
E 以串通投标取胜
A 确定施工方案
B 确定施工进度
C 确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D 确定资源需求计划
E 确定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D 技术说明
E 永久性工程之外的报价补充文件
A 人员配备
B 组织结构
C 报价构成
D 支付条件
E 价格调整
A 了解技术能力以及以往从事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B 淘汰不合格的潜在投标人,从而有效地控制投标人的数量
C 了解潜在投标人对项目投标的兴趣
D 有效控制中标结果
E 降低将合同授予不合格的投标人的风险
A 所有澄清文件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
B 招标信息的修正可采用口头通知的方式
C 所有澄清文件必须直接通知所有招标文件收受人
D 澄清文件不作为招标文件的有效组成部分
E 澄清或修改的内容应为招标文件的有效组成部分
A 业主只需要进行一次招标,招标及合同管理工作量大大减少
B 合同总价不是一次确定,整个项目的合同总额确定较有依据
C 分包合同都通过招标获得有竞争力的投标报价,对业主方节约投资有利
D 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只收取总包管理费,不赚取总包与分包之间的差价
E 多数情况下,由业主方直接与分包人签约,减少了业主方的风险
A 各部分工程的发包,都以施工图设计为基础,对业主投资的早期控制有利
B 平行发承包模式只适用于大型项目
C 业主要负责对所有承包商的管理及组织协调
D 由于要进行多次招标,业主用于招标的时间较多
E 符合质量控制上的"他人控制"原则,对业主的质量控制有利
A 投标人需要注意投标文件的组成避免因提供的资料不全而被作为废标处理
B 投标人需要对招标工程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进行调查
C 施工方案应由投标人的技术负责人主持制定
D 投标文件应当对招标文件提出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做出响应
E 对于以实测工程量结算工程款的单价合同,投标人无需核算工程量
A 招标人可以直接根据评标委员会提出的书面评标报告确定中标人
B 招标人可以授权评标委员会直接确定中标人
C 招标人可以在招标文件中规定排名第一的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
D 招标人根据评标委员会提出的书面评标报告和推荐的中标候选人确定中标人
E 招标人可以在招标文件中规定排名第一的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并明确排名第一的中标候选人不能作为中标人的情形和相关处理规则
A 标前会议是招标人按投标须知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召开的会议
B 招标人对问题的答复函件须注明问题来源
C 招标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标前会议上确定延长投标截止时间
D 标前会议纪要与招标文件内容不一致时,应以招标文件为准
E 标前会议结束后,招标人应将会议纪要用书面通知形式发给每个投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