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已浇注完毕的混凝土采用自然养护,应在混凝土( )开始。
A 初凝前
B 终凝前
C 初凝后
D 强度达到1.2N/mm2
A 7
B 14
C 21
D 28
A 7.0
B 14.0
C 21.0
D 28.0
A 次梁跨度中间的2/3范围内
B 次梁跨度中间的1/3范围内
C 主梁跨度中间的2/3范围内
D 主梁跨度中间的1/3范围内
A 粗骨料最大粒径≤25mm时,泵管内径≥125mm;
B 粗骨料最大粒径≤40mm时,泵管内径≥150mm
C 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主梁方向浇筑;
D 单向板宜沿着板的长边方向浇筑;
A 水泥浆
B 水泥砂浆
C 减石子混凝土
D 混凝土
A 1m
B 2m
C 3m
D 5m
A 20mm
B 50mm
C 80mm
D 100mm
A 混凝土在运输中不应发生分层、离析现象,否则应在浇筑前二次搅拌
B 尽量减少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和转运次数,确保混凝土在初凝前运至现场并浇筑完毕
C 采用搅拌运输车运送混凝土,当坍落度损失较大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在运输车罐内加入适量的与原配合比相同成分的减水剂
D 必须使用现场搅拌的混凝土
A 15
B 18
C 20
D 22
A 对于有抗冻融要求的混凝土,宜选用火山灰水泥
B 粗骨料宜选用粒形良好、质地坚硬的洁净碎石或卵石
C 细骨料宜选用Ⅱ区中砂
D 未经处理的海水严禁用于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拌制和养护
A 10.0
B 20.0
C 30.0
D 40.0
A 1/4
B 1/3
C 1/2
D 1/6
A 主梁筋在上,次梁筋居中,板筋在下
B 主梁筋居中,次梁筋在下,板筋在上
C 主梁筋在下,次梁筋在上,板筋居中
D 主梁筋在下,次梁筋居中,板筋在上
A 钢筋冷拉调直时,不能同时进行除锈
B HRB400级钢筋采用冷拉调直时,冷拉率允许最大值为4%
C 钢筋的切断口可以有马蹄形现象
D HPB300级纵向受力钢筋末端应作180°弯钩
A 1%
B 2%
C 3%
D 4%
A 闪光对焊
B 绑扎搭接
C 电弧焊
D 直螺纹套筒连接
B 电渣压力焊
C 搭接焊
D 帮条焊
A 勘察
B 设计
C 监理
D 建设
A 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B 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
C 直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D 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A 4mm
B 6mm
C 16mm
D 25mm
A 模板构造简单、支拆方便、表面平整
B 模板接缝严密不漏浆
C 保证施工中不变形、不破坏、不倒塌属于安全性的特点
D 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工期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一次性投入
A 木模板体系
B 组合钢板体系
C 铝合金模板体系
D 大模板体系
A 组合钢模板
B 木模板
C 滑升模板
D 爬升模板
A 30.0
B 35.0
C 45.0
D 60.0
A 从下而上
B 先支的先拆
C 先拆承重模板
D 先拆非承重模板
A 安全性
B 实用性
C 耐久性
D 经济性
A 木模板
B 组合钢模板
C 钢框木胶合板模板
D 大模板
A 15MP
a B 20MPa
C 25MPa
D 30MPa
A 强度
B 刚度
C 平整度
D 稳定性
A 不得采用冷拉调直
B 不得采用手动液压切断下料
C 不得采用喷砂除锈
D 不得反复弯折
A 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B 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
C 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D 施工现场抽取钢筋机械连接接头作化学性能检验
B 22.5
C 25.5
D 30
A 板、主梁、次梁
B 板、次梁、主梁
C 次梁、板、主梁
D 主梁、次梁、板
A 钢筋套筒挤压连接
B 钢筋锥螺纹套简连接
C 钢筋直螺纹套筒连接
D 绑扎搭接
A 1.2 N/mm2
B 2.0 N/mm2
C 设计强度的10%
D 设计强度的50%
A 4.5~9
B 6~13.5
C 9~27
D 18~36
A 施工安装复杂
B 自重轻
C 板幅大
D 板面平整
A 50%
B 75%
C 85%
D 100%
A 直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
B 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
C 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D 直段长度+斜面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C 终凝后
D 强度达到1.2N/mm2以后
A 受力较小处
B 同一纵向受力钢筋最多只能设置两个接头
D 施工现场焊接接头试件应按要求进行力学性能检验
A 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等指标进行复验
B 采用海砂时,应按批检验其含氯盐含量
C 普通硅酸盐水泥出厂超过1个月时,必须对其进行复验
D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水泥
A 5N/mm2
B 10N/ mm2
C 15N/ mm2
D 20N/ mm2
A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B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
C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D 箍筋周长=箍筋下料长度+箍筋调整值
A 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0N/ mm2
B 清除硬化混凝土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
C 硬化混凝土表面干燥
D 浇筑混凝土前,宜先在施工缝铺一层1∶3水泥砂浆
A 15N/mm2
B 18N/mm2
C 22.5N/mm2
D 30N/mm2
A 绑扎连接
B 直螺纹套筒连接
C 帮条焊
D 搭接焊
A 现场施工一般采用加热养护
B 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少于14d
C 在终凝后开始养护
D 有抗渗要求的不少于14d
A 直径28mm受拉钢筋
B 直径25mm受压钢筋
C 桁架拉杆纵向受力钢筋
D 行车梁纵向受力钢筋
A 跨中1/3跨度,梁端1/3跨度
B 跨中1/3跨度,跨中1/3跨度
C 梁端1/3跨度,梁端1/3跨度
D 梁端1/3跨度,跨中1/3跨度
A 柱的施工缝留置在基础的顶面
B 单向板的施工缝留置在平行于板的长边的任何位置
C 有主次梁的楼板,施工缝留置在主梁跨中1/3范围内
D 墙体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
E 墙体留置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A 20
B 30
C 45
D 55
E 60
A 钢筋的间距
B 锚固长度
C 最小钢筋直径
D 数量
E 重量
A 5mm
B 10mm
C 15mm
D 20mm
E 25mm
A 模板工程安装前,应进行详细的设计计算
B 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刷隔离剂
C 浇筑混凝土前,所有模板均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可以有积水
D 模板及其支架下基础应平整、光洁
E 模板的接缝应严密,不漏浆
A 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纵向钢筋不宜采用焊接接头
B 钢筋代换时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并办理相应设计变更文件
C 当受拉钢筋直径大于25mm、受压钢筋直径大于28mm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D 钢筋在调直过程中不得除锈
E 钢筋的切断口不得有马蹄形
A 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宜采用焊接接头
B 钢筋机械连接所采用的钢筋最小直径宜为14mm
C 机械连接采用最多的方式是钢筋剥肋滚压直螺纹套筒连接
D 当受拉钢筋直径大于28mm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E 当受压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关于泵送混凝土施工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混凝土泵可以将混凝土一次输送到浇筑地点
B 混凝土泵车可随意设置
C 泵送混凝土的入泵坍落度不宜低于100mm
D 混凝土泵送应能连续工作
E 混凝土泵送输送管宜直,转弯宜缓
A 焊接
B 机械连接
C 铆接
D 绑扎连接
E 化学粘结
A 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后再施工
B 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
C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两侧混凝土
D 混凝土必须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E 混凝土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